為了實作及學習 iSCSI 的分享儲存空間(Shared Storage)設置,須要一台 NAS 設備,所以接下來將利用免費開源的 FreeNAS 來建置一台 NAS 虛擬主機。
前置準備
前往 FreeNAS 官網下載 ISO 檔 ,目前最新的版本為 11.1
依照 FreeNAS 的官方手冊所建議 調整成虛擬環境下的設置:
1 Processor Core
8GB RAM
8GB HDD ─ 作業系統磁碟
30GB HDD x 4 ─ 資料儲存磁碟,並設為 RAID
Network 配置使用 vmnet3
主機名稱及 IP:
新增及配置虛擬機
❖ 用下載的 FreeNAS ISO 檔來新增虛擬機
❖ 選擇預設的 Legacy BIOS 選項
❖ 系統自動偵測為 FreeBSD 作業系統,並配置基本的裝置設定。點按自訂設定進一步調整配置
❖ 命名及存檔後開啟設定視窗,調整一下 CPU、記憶體、網路卡以及硬碟等的配置,並移除不需要的裝置
❖ 1 processor core 及 8GB RAM
❖ 將網路卡配置到 vmnet3
❖ 硬碟空間調整為 8GB 做為系統安裝用磁區
❖ 新增硬碟做資料儲存用的磁碟,容量設定為 30GB。總共會建立四顆硬碟來做資料儲存磁碟,可以用來模擬一台 4Bay NAS,還可以測試 ZFS 的 RAID
❖ 移除不需要的裝置:Sound Card 以及 Camera
❖ 完成配置
FreeNAS 安裝
❖ 啟動虛擬機
❖ 選擇 1 進行安裝作業
❖ 選擇要安裝作業系統的磁碟,這裡選第一顆 da0(上下方向鍵移動選項,空白鍵選擇)
❖ 會出現訊息警示要安裝的磁碟上的資料將會全被抹除,且這個磁碟就無法再做為資料用磁區。確認無誤後按 OK
❖ 設定 root 帳號的密碼
❖ 選擇開機模式(BIOS 或是 UEFI),維持預設所建議的 BIOS 選項
❖ 開始安裝
❖ 安裝完成後訊息提示須重啟主機
❖ 按 OK 回主選單後選 3 重開機
❖ 開機完成後會在 console 顯示系統的功能選單以及 Web 管理介面用的 IP
FreeNAS 網路設定
❖ 依照 console 的指示,以瀏覽器開啟 Web GUI 管理介面 (http://192.168.100.128),以 root 帳號登入
❖ 第一次登入會有精靈模式引導一些基本的設定及創建磁區 Volume 等。可以按 Exit 離開再自行手動調整設定
❖ 點選 System → Information 變更預設的主機名稱以符合我們 Lab 的環境:nas01.vmlab.local
❖ 調整時區設定(System → General),台灣時區為 Asia/Taipei。設定完成後按 Save 儲存設定值。
❖ FreeNAS 預設是使用 DHCP 取得動態 IP,所以須要重設網路卡為固定 IP 位址(Nework → Interfaces),點按 Add Interface 按鈕
❖ 在跳出的新增視窗中,選擇網路卡(系統目前只有一張網路卡:em0),給予一個名稱(例如:lablan)以及輸入規劃好的固定 IP 資訊(192.168.100.14/24)。完成後按下 OK 會立即變更生效,此時瀏覽器頁面將無法動作。在網址列改以新設定的 IP(http://192.168.100.14) 重新登入管理介面
❖ 同時也設定 Gateway、DNS 等資訊,完成後按下 Save 儲存設定
❖ 點選左側管理功能選單中的 Reboot,確認後重新開機
❖ 重開機後登入,在 Network → Network Summary 中可以檢視並確認剛才修改網路的設定都符合
資料磁區建立及設定
根據官方的使用手冊(8. Storage )說明,Volumes 的建立有不同的類型,也各有最低的需求條件。如果想要有 RAIDZ1 以上的功能就必須提供至少 3 顆以上的硬碟:
Volume Manager only allows choosing a configuration if enough disks have been selected to create that configuration. These layouts are supported:
Stripe: requires at least one disk
Mirror: requires at least two disks
RAIDZ1: requires at least three disks
RAIDZ2: requires at least four disks
RAIDZ3: requires at least five disks
log device: requires at least one dedicated device, a fast, low-latency, power-protected SSD is recommended
cache device: requires at least one dedicated device, SSD is recommended
❖ 點選 Storage → Volumes,再點按 Volume Manager 按鈕開始建立磁區
❖ 在跳出的視窗中,為新建的 Volume 命名(例如 NASPool),並點按 + 號按鈕將系統現有的四顆磁碟加入 Volume layout,再做進一步的類型設定
❖ 此時會發現在 Volume layout 下拉選單中包含 Mirror、Stripe 等傳統的 RAID 選項,但也可以拖動右邊的圓形旋鈕來變更磁碟 layout。若想要實驗 RaidZ 或 RaidZ2(至少 4 顆磁碟),就可以拖曳旋鈕來設定。例如將磁碟組合拖曳成一排,就可以選擇 RaidZ 或 RaidZ2。同時也會顯示預估的磁區總容量
❖ 可以接受預設的 Mirror layout,就是所謂的 RAID 10 (1+0,兩兩 mirror 後再 stripe),兼具速度及安全
❖ 確認選擇的類型後點按 Add Volume 就會開始執行 Volume 的建立作業(注意:磁碟上原有的資料將會完全被抹除)
❖ 新建 Volume 完成